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YTCC News

yantai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校新闻

越美术馆正式开幕,首展“宁静之海”开放!

编辑: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5-16

5月16日,越美术馆正式开幕,首展“宁静之海”同步开放。

图片

越美术馆首馆位于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校园内,在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支持下成立。筹备中的哈尔滨馆将于2026年正式开放。双馆联动,依托深厚的教育资源,将当代艺术内容与人文艺术教育进行跨地域式探索,致力于校园内的新型教育实践,围绕着“飞越城市,穿越校园,跨越边界”的目标与宗旨,打造城市艺术新坐标。

图片

在16日上午的开幕致辞中,越美术馆创始人、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于越表示:“科技越发达,人文越重要,这是我们要回应的时代命题。希望越美术馆能够通过丰富的艺术内容与活动实现多元功能,成为校园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

图片

越美术馆馆长及联合创始人马豪也表示:“越美术馆承载着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教育理想与我们的艺术公益事业理想。未来越美术馆将与国际一流美术馆接轨,同时成为校园里的精神花园,让老师与同学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度过休憩时光。”

图片

开馆展“宁静之海”以烟台这座滨海城市为起点,从其独特的地缘文化中寻找与“海”相关的时间残片。借由文字体系,传说,象征符号以及城市图景等路径来探讨某一地域的文明与文化传统如何在地缘因素和工业的共同作用下演进。在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涌现之际,谱写对未知探险的赞歌。

该展览汇聚了13位艺术家的30余件/组作品,涵盖绘画、装置、雕塑、摄影和影像等,我们希望借由此次展览将更多元的当代艺术形式带入烟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展览由两部分构成

1-主展区《宁静之海》

该展区分为三个章节和一处委任作品展区。

图片

李青,《杭州房子·七十七宅之墙》,180×660cm

瓷砖面UV打印, 2017-2025

●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图片

左:胡为一,《现在吸进去的灰尘曾经是座房子N0.29》,100cmx133cm Edition (1/3),臻墨黑白数码微喷、哈内姆勒摄影纯棉金属面、纯铝板、实木框,2021

右:胡为一,《现在吸进去的灰尘曾经是座房子N0.22》,133 x100cm Edition (2/3),臻墨黑白数码微喷、哈内姆勒摄影纯棉金属面、纯铝板、实木框,2021

●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李青与胡为一对于城市图景的兴趣作为两位艺术家关注的共同点,他们使用了许多建筑图像作为创作的信息来源,共同构成“城市迷思”章节。

图片

张移北,《钢盔》,尺寸可变

青铜、鹅蛋、刷子,2024

●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图片

任莉莉,《鳞》,380×160×3cm

记忆海绵,UV印刷 ,2021

●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图片

图片

常羽辰,《珊瑚辞典(捕获)》,不规则尺寸

轻质石粉粘土、渔网、渔线, 2022●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图片

陈若璠,《登岛日记》,2.6×1.4m ,2’16’’真丝、聚酯纤维混纺,多屏动画,2024●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张移北对防御机制进行意象探索的《钢盔》、艺术家任莉莉表达对记忆机制思考的一些列作品、常羽辰用马来语逻辑将珊瑚遗骸编织成的《珊瑚词典》和陈若璠探讨环境危机与情感庇护议题的《登岛日记》共同构成“关于海的记忆”章节。

图片

上:谭永勍,《科学家、造物者》,布面丙烯

下:佘海晴,《露珠》,2x5.5m,综合材料,2023●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图片

曹舒怡,《离岸的形状》

单屏录像,15’00”,2023

●越美术馆开馆展“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在“物欲之海”章节,艺术家谭永勍的科学家、造物者形象置于佘海晴创造出梦幻而又真切的人造自然景观的尽头,仿佛造物者凌驾于物欲之海,同时曹舒怡的影像《离岸的形状》描绘了一个关于“离岸”的时空事件的星丛。这一章节绘制了出了自然与人造物,制造与人工智能,消费主义与生产关系等多重元素交互的思维迷宫。

此次展览的委任作品为艺术家胡为一的《缓缓归航》。

图片图片

胡为一,《缓缓归航》,85×85×185cm

木制旅行箱、摄像头、轨道、步进电机、摄影照片、亚克力、不锈钢、铝合金,2025●越美术馆委任创作,“宁静之海”展览现场

《缓缓归航》延续了胡为一“低级景观”系列中对图像与物性关系的持续探索。作品围绕一只清末时期由海外漂流至胶东半岛的老式旅行箱展开,艺术家在其内部嵌入微缩景观、八组摄影轨道与多屏影像系统,构建出一个由微距影像实时驱动的“物的剧场”。在自动化连续拍摄中,装置生成多视角、分时段的图像叙事,使时间、记忆与观看在动态系统中交织流动。

作品回应展览地胶东半岛的地方历史与海洋文化。艺术家采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渔民、海军与沿海居民的历史照片,并与AI生成的“海神”图像并置,构建历史与神话、人间与神域缠绕共生的视觉语境。算法塑形的“神祇”与档案图像中的平民形象共同栖居于这只缓缓返航的旅行箱中,展开一场关于海洋、迁徙与视觉神话的多重叙事。

2-《浮岛剧场》

一个漂浮于展览的放映空间,费亦宁、厉槟源、蒲英玮和陶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此展出。

图片

费亦宁,《月之滨 I》,12’28’’

单通道4K动画影像(静帧),超8毫米胶片,彩色有声,2022

图片

厉槟源,《过渡》,5’00”

单频彩色视频(静帧) ,2016

图片

蒲英玮,《新世界百科》,20’20’’

动画电影(静帧),2024

图片

陶辉,《我们共同的形象》, 14’27”

高清彩色有声录像(静帧) ,2016

剧场不仅展映与“海”有关的影像,也构成一个“漂流的空间”隐喻,承载想象、休憩与重构的可能。在这里,影像与现实互相映照,观众在影像循环中与自身的时间错位短暂重逢。

图片

●越美术馆明胶版画艺术工坊

展览期间,越美术馆将举办一系列艺术工作坊,邀请观众朋友们一起跃入这场 “宁静之海”。

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7月25日。

图片

“宁静之海”展览项目组

总策划:马 豪

负责人:尚 菲

媒体宣传:姜雪峰

运营支持:杨之琳

展览执行:周晓桐

视觉设计:张龙玲

公共教育:罗敏佳 卢宣睿

致谢

阿尔敏莱希画廊

BANK画廊

北京公社

施博尔画廊

HdM画廊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魔金石空间

凯伦.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