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智能制造学院】智能控制技术
来源: 时间:2024-08-09 浏览:

一、专业概览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致力于打造我校特色专业,重点围绕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师资团队、支撑平台等6个要素重点突破,依托江苏富纳、华中数控产业学院的建设,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命运共通”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打造等举措,构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校企联合培养智能控制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控制系统集成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就业与升学前景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掌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等工业信息采集与控制、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智能控制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控制系统集成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先推荐合作企业直接就业,也可双向选择在其他企业就业。

学历提升可升本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

三、专业学习及能力提升

①第一学年课程:智能制造概论、电工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②第二学年课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生产线数字化集成与仿真、MES系统应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装调等

③第三学年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岗位实习等

可考取工业视觉系统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四、师资力量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合作特色专业。

双师型教师占比100%,硕士学历以上占比80%,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0%。山东省技术能手1名,烟台市技术能手1名。

姜永华,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先进个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政府采购专家库成员。曾到英国华威大学学习,取得设计策略与管理文凭,到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朝阳科技大学短期学习交流。参与完成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省级应用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国家骨干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主持参与完成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参与4门省院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参编出版教材3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4个不同赛项10次获奖。

王玉静,讲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具有高校工作八年,企业工作十二年的经历,曾任烟台德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及品质部部长,主要负责远传抄表产品的研发、各地项目质量管理及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全面推进工作。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发表专业方向论文6篇,主编著作《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子科学技术研究》一部,参编教材《电子技术实践教程》被列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和21世纪高职高专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2024年荣获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市级机器人技能大赛,并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朱瑞鹤,中共党员,讲师,中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曾任兰州大成铁路信号有限公司嵌入式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拉林铁路、几内亚达圣铁路、敦格线铁路电子执行单元的开发与调试,具有5年开发经验,参与甘肃省省级重大专项计划《高可靠计算机联锁全电子冗余执行单元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CSCD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2024年荣获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市级智能电子产品开发技能大赛,荣获多项奖项。

杨凯,工程师。曾任欧瑞传动电气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负责电控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现,PLC控制软件的编程和调试,工程经验丰富。2024年荣获烟台省“技能兴烟”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024年荣获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市级机器人技能大赛,并荣获一、二等奖。

五、教学特色

1.构建“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探索“三通三合”人才培养模式,聚合“政校园企研”多方资源,持续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将多方协同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校内外资源进行优化,及时将社会需求反馈与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搭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三通三合”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以企业需求和素质培养为导向,实现市场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实战化双向互动体系。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立师资融合、基地融合、课程融合、评价机制融合“四融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

2.工学一体分阶分层育训并举

按照“三通三和”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要求,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突出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专业、课程和课堂三个层面按照校企双主体、校内校外两场所开展教学。通过生产实习、岗位训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探索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组织方式,将科技创新活动、创业实践、考证升学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分阶分层”全面构建“工学并举”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六、实验实训条件

拥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工业级数智技术应用中心、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与MES、工业视觉技术等12专业实训室,设备价值2000余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满足实践教学、科研、大赛训练、证书培训与考核、生产服务等功能的需要。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实训室

工业级数智技术应用中心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实训室